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乐活希腊

希腊顶级私校华人母亲:我的孩子和希腊

2019-07-15 11:13:56      点击:

古书云:“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一词便出自于此。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中意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可谓用心良苦。



希腊,有着爱琴海孕育的与中国一样的悠久历史文化;有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步一景的美景风貌;有着色香味俱佳与天然健康食材合璧的垂涎美食;有着碧海蓝天下清新自然的生态生活环境。如此佳境加上25万欧元投资移民“黄金签证”政策,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者青睐。

 

更重要的还有一个隐性的福利,那就是希腊的教育。凭着持有希腊居留卡可以享受欧盟生的待遇等优势。因此现在移民希腊已被很多中国家庭提上议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把孩子教育放在希腊,这对于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个新的选择,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生活,新的机遇。

 

日前,一名中国孩子同时得到了希腊两所著名国际学校的录取通知,其中圣凯瑟琳英国学校对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招生标准十分严苛。我们记者对这位孩子“Anson”和他母亲郑女士进行了专访,展开“雅典对话”,希望从这一个案中,来看看希腊教育状况,来看看他们这一家人的所思所想,追寻他们在希腊的经历,让他们谈谈对希腊的教育和生活的观感和印象。



《中希时报》:作为孩子的家长,对于希腊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有什么样的印象?他们对于中国来的孩子是欢迎的态度,还是什么样的态度?


郑女士:我们在希腊,无论是遇到的希腊人还是中国华侨都很友好,处处是笑脸,这让我们感觉格外亲切。尤其对于小朋友,希腊人更加友好。儿子去买果汁每次都被老板拉着聊天,而且每次都有特别的小礼品赠送。有一次,曾经路遇一个近百岁的希腊老爷爷,先用日语跟我们问好,在得知我们是中国人后,紧忙又用中文跟我们说了好几遍“你好”。希腊人如此古道热肠,让人心里感觉很是温暖。


《中希时报》:您为什么要选择来希腊让孩子接受教育?希腊和中国人对待孩子和教育的态度,您有什么样的比较?


郑女士:首先,希腊是一个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人民热情友好,民风也很纯朴,食品安全标准很高,再加之美仑美奂的山海美景加持,这里的生活的舒适感都深深吸引着我们。关于两个国家教育态度的比较,我个人觉得希腊教育体系更加尊重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当然,国内教育也有优势,主要看每个家庭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找到自己想要寻求的教育氛围才是正解。


《中希时报》:您的孩子对考试过的这几个学校有什么样的印象?孩子的视角看来的希腊教育(包括校园,老师,同学同龄人,教育理念的第一印象等)是什么样的?

Anson: “我觉得希腊吃的东西特别好,希腊人对我也特别友好。在进班试课那天,妈妈给我带的午餐都没有用上,全班同学都来跟我分享他们的午餐。操场户外活动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跑来让我教他们写汉字,还说都要当我的“保镖”,我在一天之中就交到了两个好朋友。我在这里感觉很美好。”



《中希时报》:您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个学校的?可否结合您在希腊几个学校的具体感受谈谈?(哪些因素是您特别留意和看重的关键点?)


郑女士:关于标准,我依然逃不出应试教育对我们70后的人的影响,欧美名校升学率是我们择校的第一出发点,其次就是就读学生的家庭人群划分。我认为,孩子的素质来自于家庭,这一点,我觉得在全世界都是通行的法则。


通过希腊阿特拉斯投资置业集团公司的介绍举荐,ACS(雅典美国社区学校)建校 60多年以来,该校一直采用的是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保障来自全球56个国家的850个孩子可以在最好的环境里得到身心同时发展。作为一所在美国注册,同时也为希腊教育部认可的学校,ACS有资质授予的,除了美国和希腊的高中毕业证书之外,还有IB国际文凭和AP课程证书。


而1956年成立的圣凯瑟琳英国学校,是著名的连锁英式国际学校,是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COBIS)成员。在校生来自54个国家,人数多达1100余人。该校在历次英国独立学校督查委员会的检查中均获得好评,并与欧美大学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在欧美大学的录取率均在希腊名列前茅。

 

ACS这所学校是美式教育,从面试到校园的感受都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浓浓的美式风情,感受到了师生们自由、张扬和个性。圣凯瑟琳是老牌英式教育,相对于ACS显得更加严谨和传统,但好在因为在希腊,又融合了希腊本土热情奔放的民风,反而让我觉得较英国本土私校,校风松紧适中,更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圣凯瑟琳。



《中希时报》:希腊国际学校入学考试对英语对要求比较高,您是怎么培养孩子的英语语言能力?


郑女士:Anson的国际化教育目标比较明确,开始学说话起就是中英文双语模式。但英文精进的学习和提高还是要感谢青苗国际学校这几年IB课程系统的学习,尤其是老师们专业的教导。这次Anson能够顺利通关圣凯瑟琳英国学校三天严苛的考试,英文的语言能力助力他很多。



《中希时报》:您家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点?孩子对希腊的自然风物及人文历史,还有博物馆和考古遗迹有什么样的感受?


郑女士:我的孩子性格不太属于纯美式的自由激进风格,客观来讲他做事有时会比较严谨和保守。他对希腊的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cheese,他在希腊可以尽情享受他的挚爱。圣凯瑟琳校长给他面试时,他跟校长竟然聊了很长时间关于Feta cheese的种种吃法,他还兴致勃勃地跟校长分享他自创的微波炉cheese的特别吃法。


《中希时报》:您的孩子是如何向他们的同龄人介绍希腊的?希腊有很多个面相,不同的人对于希腊有不同的评价和判断,您的孩子的版本是什么?

Anson: “我向我的同龄人推荐了希腊的Feta Cheese和希腊的美食。还有特别推荐鲜榨的橙汁,太好喝了,像加了糖一样甜。还有圣托里尼岛的猫咪,推荐小伙伴们一定要去看这些猫咪,它们会像朋友一样走进你的房间,跟你问好。也会在你离去时一直跟在你身后,依依不舍地送别。”


《中希时报》:到目前为至,您对选择孩子在希腊接受教育有什么样的评估和打分?您的满意度有多少?为什么?


郑女士:目前为止,我们接触过的几所学校,从老师到学校工作人员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对孩子、对教育本身的热爱和执著。目前为止,我的满意度是100%。


《中希时报》:古希腊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有深厚的教育思想理念,这一点和同样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中国相似。所以,在希腊,家长也面临着和孩子们共同学习,重回童年的任务,您对"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


郑女士:国内最近也一直在网传着各种描述家长压力的文章,但我们家并没有任何跟孩子一起成长的困惑和压力,我反而会经常跟孩子说,我很感谢他,能让我跟他一起成长,让我自己也能有机会重审我自己走过的路,我很珍惜我们全家一起前进的家庭氛围和向上步伐。


《中希时报》:通过您和孩子对希腊的了解,您如何评价孩子在现在这个时段来希腊学习?如果能够自由选择时间,您认为孩子什么年龄段来希腊学习合适?


郑女士: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根据每个家庭自己的情况。对于我们家,我觉得小学五六年级是我们的计划,孩子中文有了基础的功底,在国外补习起来也不太费力,这个时候孩子在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更加容易接近国际化视野。

 

选择新的教育,选择新的地域,是一个家庭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看到了这个家庭从家长到孩子对于希腊文化和希腊教育,乃至希腊生活细节的开阔接受胸襟。这也许正是中国和希腊两个同样古老民族在教育和生活理念深处的相通之处。

 

希腊的孩子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奇异的传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家里挖一个很深、很深的洞,洞的那边,就是中国。”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是希腊人对于同样古老而遥远的东方古国的童话想象。

 

而现在,“很深、很深洞口那边”的人们来到了希腊,中国人以具体而又鲜活的一个个家庭和希腊人相遇,我们祝福这样的古老文明的崭新相遇,我们珍惜希腊人对于遥远的古老民族的每一分善意,让我们的两个古老文明的种子,在新一代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对更广大人类遮阴避雨的参天林木。

 

祝福你,抵达爱琴海畔的中国家庭!祝福你们,两个古老国家最新鲜的水源!(张洁  王洪普)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