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乐活希腊

希腊故事专栏 | 一位博士的自我评价:顺势而为

2019-10-22 10:44:11      点击:


余琛瑱( yu chen tian)坐在我对面,说话时眼神会主动和你交流,没有任何躲闪。


他身材有些消瘦,长头发,身上散发着艺术家的气息,从外形来看你会觉得他是一个画家。


这个名字后两个字都很少见,特意查了一下才知道如何发音。


也可以称呼他为余博士,雅典大学哲学学院历史与考古系在读博士。


余博士脖子上挂着一个大耳机,耳机是我生活的标配,家里有很多的耳机,到哪里,都会带着一个。」


你喜欢听音乐吧一定?


「我对古典音乐是非常狂热的。」他微笑着回答了我的第一个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突然想起了高晓松的一句话:有些人是你选择了音乐,有些人是音乐选择了你。



采访

照片处理

文字编辑排版


申宇



顺势而为


余琛瑱1986年出生于美丽的南方城市杭州。在外人看来,他拥有着雅典大学的博士生光环和诸多优秀的履历。


光是语言这一块,就已经到了让大多人膜拜的水平了。


英语(熟练)、现代希腊语(熟练)、古希腊语(阅读专业文献水平)、拉丁语(阅读专业文献水平)、德语(阅读专业文献水平)、法语(阅读专业文献水平)。


但是在采访过程中他从未提到过自己有多优秀,参与过什么重大的考古挖掘项目,更多的时间都是在认真的回答我的问题,讲述自己的看法,低调的比普通人还普通。


2007年,他在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读历史学本科。然后那一年也是他第一次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雅典。


一年的交换时间过得很快,回国后他毫不犹豫的申请了雅典大学哲学学院历史与考古系硕士,然后便正式开启了留学生活。


在雅典的头几个月过得还是很艰苦的,那会申请的奖学金延迟了,导致他没钱花了,又不想管家里面要钱,于是就只能租住条件很差的房子,好几个人挤在一个屋里。


还好那段灰暗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长,奖学金发下来后,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毕竟自己一个人,在雅典无亲无故,钱总是紧巴巴的还是会没有安全感。


所以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兼职,来贴补生活的开销。于是进入了旅游这个行业。一个研究历史和考古的学生来做导游绝对属于科班出身,根正苗红。


「开始的时候,工作没得挑,给到什么团,就得带什么团。


2010初期接的都是国内的散拼团,也就是旅游景点打卡+购物没什么深度内容的讲解大家就是景点照相,然后购物街买化妆品,买包。


雅典这么多值得学习了解的历史和文化来旅游的人完全不在意这些。他对于这件事一直有着自己的执着,这种纯观光购物团还不如不接,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于专业,于情怀,他内心都不喜欢做这种纯商业化的事情。


于是在2012年~2015年期间,他开始转型为更多国内的学者团,游学团进行旅行线路策划和带队讲解。这对于余琛瑱自己来说,是件特别高兴的事情,终于可以在工作中感受到人文情怀了。随着在圈内好口碑的不断传播,他现在只接定制的文化旅行团。


他会亲自对旅行的每一个景点进行设计与规划,即便这个线路已经走过很多次了,每次还是要针对客户的需求重新调整每个细节。这应该就是属于他自己的执着,对所研究领域和历史文化的尊重吧。


讲解中的余博士,还有他形影不离的耳机


在采访中,问了一个问题,「这10多年的异乡求学之路,觉得过程辛苦吗?」


他停顿了几秒,想了一下,轻描淡写的说了几个字。


「我就是顺势而为吧。


十多年的求学经历,用顺势而为这四个字就总结了,他那种超出自己年龄阶层,对于生活经历的释然态度,让我感到惊讶。


既入世又脱俗,余琛瑱的内心似乎住着个侠客,在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间自由穿行。


希腊这个国家,给予我很大的空间感


余琛瑱去过很多的国家,到头来,他依然觉得希腊是最舒服的地方。原因就是希腊是唯一一个给予他最大空间感的地方。


他眼里的空间感,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视觉的空间感。拿雅典来举例,雅典的很多建筑与楼群外观看着都很破旧,但是它们给人的感觉是自由的,而且你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小的惊喜。


很多欧洲其他国家的建筑都非常宏伟,壮丽,但是也带给人很大的压迫感。相比坐在米兰大教堂下喝咖啡,还是在雅典的小街巷里,看着人来人往更加的随意与自在。


另一个空间感就是心里的空间感。余琛瑱说希腊这个国家的包容性特别强,每个人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这个国家充斥着各种独立的思想与个性。


国内更多的是趋同性,大多数人的样子和状态就应该是你的样子和状态,如果和别人不一样,大家就会觉得你有病。


原来他是长头发,长发及腰的那种,还留着很长的胡子。希腊人看了就会问他是不是演员,是不是拍电影的,会主动找他聊天;中国人看到就会觉得他太另类了,不正常,不愿意接近。所以他选择了折中,把长辫子剪短了,胡子剪了也。


不过他最近准备再把头发留起来。原因特别简单,一个刚从中国来希腊生活的朋友想留长发,又有点不敢。 


于是他告诉朋友「别怕,我陪你一起留。」


2009年~2013年,这四年余琛瑱一次也没有回过杭州的老家。因为那段时间学业特别忙。研究生临近毕业那些天,每一天他都在倒数,希望这些忙碌而紧张的日子赶紧结束。


终于等到研究生顺利毕业了,可以回家看一看了。当回国的飞机起飞攀升的瞬间,透过机舱窗户,看着曾经奋斗与生活了四年的地方,他突然哭的像个孩子。


我问他因为什么而哭。 


「你看过那个电影《野战排》吗?」他问我。


电影里,战场上的士兵每一天都在想着结束战争回到家乡。可离开战场的时候,那些经历的事情已经改变了你,是永远都忘不掉的。


「我觉得有些属于我的东西永远留在了希腊」余琛瑱说。


所以在2014年他选择回到雅典,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古典音乐是狂热,艺术是信仰


希腊对艺术的包容性太强了,别管多么小众的东西,在这里都有它生存的空间


余琛瑱经常会在雅典和一帮古典乐爱好者,找个没事的下午,坐在一起听古典乐。当然86年的他坐在一帮老人中间确实会显得很突兀,但是没人在意这些事情,有那么一个点,能让所有人找到共鸣,跨越年龄,这就是艺术。


「十多年自己一个人在希腊,是什么支撑着你呢?」


他想都没想就回答,对艺术的热爱。


「我非常喜欢一个希腊的电影导演,他的名字叫安哲。安哲不仅有古今希腊的文化底蕴,以及对欧洲现当代文化的深刻了解。重要的是,他以一种影像色调表达了当下人类在大雾中迷失的感觉。」


希腊电影之父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我曾经追寻着他的电影,去了很多地方。


希腊有我喜爱的专业,有我喜爱的电影,有我喜爱的音乐,这些事物对于我来说,精神世界已经足够的丰盈了


余琛瑱身上有太多的标签,他是一位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博士,一个有着自我追求的艺术份子;一个古典音乐的狂热信徒;一个资深的文化旅行定制专家;一个藏着有趣灵魂的普通人;一个出世又入世的侠客.......


此次的对话和采访,进行的异常顺利。


开始没见到他本人的时候,对他的猜想应该是为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学者形象。所以当他以一个挂着耳机,穿着随意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时,感觉反差确实很大。


和他对话以后,你会还想和他多聊聊,想私下再和他深入的接触一下。


这个世界上拥有有趣灵魂的人并不多,余博士算是一个。


就像他说自己总结的,顺势而为,就是献给岁月的最好礼物。


全文完。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