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希腊总理访华带来中希十年合作新契机
7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欢迎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访华。
自2006年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与希腊前总理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希腊共和国联合声明》后,两国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几年,中希关系也稳步发展。此次希腊现总理齐普拉斯访华,也为中希关系的深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具体来看,双边关系的深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远收购案最终尘埃落定。希腊议会在6月30日晚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批准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收购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多数股权的协议,这意味着中远的收购最终被法律所明确。在2013年,中国决定投资2亿多美元开发这一港口,同时为那些同意在中国建造轮船的船主提供大量贷款,中国还协助希腊进行海洋勘探研究等。当然,双方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在2015年1月27日,希腊新政府在宣誓就职当天就叫停了比雷埃夫斯港口的私有化计划,这为中远收购带来了一定政治风险。而此次经过议会多数批准后,将大大降低了希腊政治变动给中国企业所带来的隐患。
第二、中欧陆海快线得到一定保障。在2014年举行的贝尔格莱德峰会上,李克强总理同塞尔维亚、匈牙利和马其顿总理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欧陆海快线。此条线路旨在开拓中国入欧的物流新通道,同时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从地理位置来看,希腊虽然不在其中,但它是这一通道的起点。商品抵达希腊港口后,才能通过陆路,途径上述三国最终进入中欧。所以希腊港口收购案是否能够成功完结也将直接影响整条中欧陆海快线的畅通情况。另外,希腊作为欧盟国家,中国商品可直接在希腊入关进入欧盟。同时虽然马其顿等国尚未入盟,但中国与三国已经在2014年签署了《中国、匈牙利、塞尔维亚和马其顿海关通关便利化合作框架协议》,这将大大降低商品停留或开箱验货等所耗费的时间。
第三、深入对接希腊国家发展战略。希腊议会在5月份通过新一轮紧缩法案后,完成了第三轮救助协议执行情况的评估。6月,议会又通过希腊2016-2021发展战略。该战略旨在从全面紧缩,向提高就业率、实现收入合理分配等方面转变。齐普拉斯也曾特别提到要通过“恢复主要基建项目”来进行“生产性的重建工作”。对中国来讲,希腊试图通过基建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恰与中国走出去的优势相符合。 值得注意的是,基建本身是一项长期投资的项目,收益较长远,但完善的交通网络所带来的配套工业园区建设以及企业外来投资缺是带动地方经济的直接、有效的手段。所以未来中国如能够通过基建项目的实施带动企业投资,将是对希腊经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第四、寻求在希腊实施第三方合作的可能性。希腊目前在全面寻找投资伙伴。俄罗斯也利用这一契机希望加大对爱琴海巨大石油储量的勘探。齐普拉斯也在积极推动希腊各个政府部门与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等投资者签署各类协议。长远来讲,中国可探求与这些国家在希腊进行基建第三方投资、产业链联合投资等三方合作的模式。对中国来讲,希腊目前的债务危机确实为中国提供了很多机会,但大肆收购并不应成为中国的首选方案,因为这其中混杂着劣质和优质资产,同时大肆收购的行为本身也会再次加深欧洲对中国的疑虑。所以,第三方合作是中国进入希腊可选的、理想的方式之一。
(马骏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 上一篇:中希两国总理见证:中远海运与希腊共和国资产发展基金签署确认函 2016/7/11
- 下一篇:希腊财长:当民众对银行系统恢复信心 即可取消资本管制 201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