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乐活希腊

面朝阿提卡 发现希腊

2015-10-12 16:32:21      点击:
《小康》杂志社 

生活 什么是生活?看看海边的希腊人吧!以“不自由毋宁死”为精神信仰的希腊人,对海有着无法形容的钟爱,他们的游泳时间是不可侵犯的,他们的“生活时间”更是不可侵犯的。



8月1号早上,希腊阿提卡,比雷埃夫斯中心一家名叫Ampali的别致咖啡厅里,32岁的老板娘Anna照常收拾妥当。凝视着窗外的一花一草,凝望着不远处的港口、大海,Anna不自觉地就幸福地笑了起来。


这样标志性的笑容同样出现在那些坐在咖啡厅谈笑风生的本土人脸上,甚至可以说,走走希腊,看看“最有趣”的阿提卡大区,到处都可以看到与Anna有着相同笑容的人们。


尽管,在国际上,希腊当时处在风口浪尖,但是希腊人依旧保持着乐观,他们坚信,他们的希腊会挺过难关。




依靠海洋,走向世界



“到希腊,首先要去阿提卡,那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小康》记者的首次希腊采访之行前,听到了这样的说法,这建议来自一位喜欢研究历史并热爱地理学的中国朋友,不过,他并没有到过希腊。


经典的书籍总是能够帮助人们知晓更多的这个世界的奥妙,在翻开《房龙地理》之前,这位中国朋友和中国的大部分人一样,知晓地中海、知晓希腊、知晓雅典,但并不知晓阿提卡。阿提卡其实在这三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却很少有人了解这一点,也很少有人知道它。


作为一本畅销近百年的地理书,《房龙地理》其实更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希腊这个国家被这部经典书籍的作者房龙比喻为“连接古老亚洲和新兴欧洲的桥梁”,如此重要的地位亦体现在著作的章节编排上,希腊成为了作者第一个“隆重推出”的国家。


那就先跟着这位美国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的笔触来认识一下“希腊地理”吧!


“处于巴尔干半岛最南端的希腊半岛,与亚洲毗邻,东临黑海、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爱琴海,南向地中海,非洲是与它隔海相望的大陆,在西南面与它携手的是亚的里亚海,意大利则与它一水相连,多瑙河在北面与它相依相偎。”


短短104个字里,便“流淌”着7个“海”字。


海,的确可以成为希腊的代言。在这个已将蓝色用尽的国度里,纯净靓丽的海水不论季节也不知疲倦地拍打着长长的海岸线,即便是缺少岛上遍布的色彩斑斓的小房子、希腊式的圆顶教堂等元素,画面也美得足以让人迷醉。就像Anna一样,面朝大海,只需一个凝望,便能让笑容绽放。


足够美,但却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希腊的海——它还可以帮助希腊人走向世界。《房龙地理》中,作者房龙举了阿提卡的例子:“阿提卡人依靠海洋走向了世界各地,在人烟稠密的城镇港湾和人迹罕至的天涯海角,都有阿提卡人的足迹。”


海洋,也赋予了希腊人自由的气质,以“不自由毋宁死”为精神信仰的希腊人,对海有着无法形容的钟爱,去海边休闲度假、在海水中畅游、在沙滩上或闲聊或游戏或闭目养神,都是他们最大的享受。在希腊生活了15年的中国人井玲告诉《小康》记者,基本上没有不会游泳的希腊人,因为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泡”在水里游泳了,而希腊人从骨子里就认为“人民的游泳时间是不可侵犯的”。



“有趣”的阿提卡,“浓缩”版的希腊



而中国朋友对于阿提卡“有趣”的认识,其实竟来源于出生在19世纪80年代的荷裔美国人的著作中。诞生于83年前的《房龙地理》,把阿提卡称之为“希腊最有趣的一个地方”,作者坐上火车,带领着他的读者一起踏上了那条与欧洲主干线相连接的铁路线。


“对于古希腊人来说,要从北方的帖撒利亚到南方的阿提卡去,只能选择取道温泉关隘,这是唯一的道路……而今,温泉关已经不复存在了。海水往后退了3英里,留下了一个简陋的海浴场,这些温泉水成为风湿病和坐骨神经痛患者试图减轻痛苦的希望。”


作家眼中,究竟看到了怎样的阿提卡?房龙描述道:“在爱琴海的碧波之中有一块面积不大的三角形岩岬,它就是阿提卡地区。这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带,无数小山谷镶嵌于山中,每一条山谷都能与大海相连,海面上吹来的风为它带来了清爽宜人的气候。”


关于“阿提卡地理”,在更早的古希腊时代,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有过这样的陈述,“它被帕尔奈斯山脉(Parnes,今帕尔奈特斯山脉)从希腊大陆分隔开,向西则连接着科林斯地峡。”


在地理上,阿提卡其实是一个伸入爱琴海的半岛,它是希腊首都雅典所在的大区,总面积380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万,几乎占希腊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是人口最多的大区。


从古至今,阿提卡人都骄傲于他们所拥有的清新空气,“古代的雅典人宣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远见卓识得益于他们所呼吸的清新空气,这倒是事实……雅典人在这样清新空气的恩宠下,有着持久健康的体魄……站在阿克罗波利斯,呼吸着无比清新的空气,抬眼一望,彭特莱恩山就尽收眼底了。在这座高山上,可以轻易地俯瞰马拉松平原,同时,这里还是大理石的盛产地。”


优质的空气质量与绝美的自然风情,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雅典、成就了阿提卡,也成就了希腊。但成就它们的,却并不只有这一个因素……


在阿提卡大区行政长官Rena Dourou的眼里,阿提卡就是浓缩版本的希腊。


论经济,阿提卡大区是希腊的经济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包括造船、建材、电信设备、软件、印刷、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制药、洗涤用品等。农业以蔬菜和油橄榄为主,是希腊橄榄油的另一大产区。雅典及其周边地区是全希腊游客最集中的地区。区内生产总值约为360亿欧元,占全国GDP的近40%。


论文化,由于雅典在古希腊时期的繁荣,阿提卡方言成为使用最多的古希腊方言,后来逐渐演变成希腊化时期的通用希腊语。


论交通,阿提卡大区是全国的交通中心,是铁路和公路的汇集点。雅典国际机场是全国最大的机场;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的客货运港口,吞吐量居地中海沿岸各港口之首。


经济、文化、交通……又有哪一个不是成就雅典、成就阿提卡、成就希腊的要素呢?



千万别从表象看希腊



在希腊,每一块古老的大理石块都可以向你讲述希腊的古老文明史,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希腊是古老的,它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对欧、亚、非三大洲的历史发展有过较大影响。希腊还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首都雅典——这座城市仅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发源地。


踏上追随希腊古老文明的旅程,卫城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一站。《小康》记者的卫城之行,由一位希腊女考古学家做导游,井玲帮助我们把考古学家口中一串串希腊语翻译成了我们熟悉的汉语。通晓英语、德语、希腊语的井玲主要从事希腊及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希腊文物收藏研究、相关的翻译和遗址及文物的讲解工作,她是希腊国家新卫城博物馆爱好者协会会员、雅典考古协会定期讲座员。


“这些建筑都是公元前5世纪的,但是历史可不是公元前5世纪的,之前就有很长了……”几乎每个来到卫城的游客,都是在心怀向往之后,边听着这些长长的历史故事,边用心去触摸、感受希腊的。


中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就曾向往过希腊,“是因为它的不同”,但当她“带着一脑子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兴冲冲地来到雅典”,看过卫城、看过雅典后,猜猜看,她怎么了?


她“大失所望”了。在《向往希腊》的文章中,杨澜描述道:整个城市被毫无特点的不高不矮的灰色水泥楼房所覆盖,实在平庸得很;卫城山上的雅典娜神庙前游人如潮,在烈日当空的夏季,更添了烦躁。加上神庙正在维修,俊美的石柱被脚手架东遮西拦,顿失风雅。我只好匆匆拍了一张纪念照,表示到此一游……


不过看到这里,可千万别以为杨澜真的失望了,“想看真正的希腊吗?那得上爱琴海”,雅典的朋友这样劝她。杨澜听了他们的话。


千万别从表象看希腊,看风景如此,看希腊人的生活更是如此。


6月29日,希腊政府开始实施资本管制措施,此举深受国际媒体关注,世界各国的很多公众也都在时刻关注着希腊债务危机的最新进展。“全世界都为希腊担心”的时候,其实希腊人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工作、生活在希腊的中国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大家纷纷为当地唯一一份华文媒体报纸《中希时报》发出的《记者亲历:资本管制下的真实希腊》《希腊全民公投:正在进行时!》等文章点赞,在他们看来,“这是最真实的报道”“希腊的现状没那么糟,大有希望浴火重生”。通过转发这些报道,井玲也在微信朋友圈里告诉中国的家人和朋友:我在雅典很安全。别担心我!


事实上,虽然希腊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糟糕”,但金融危机确实对希腊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无可避免,我的生意也没有那么好经营了。”Anna坦言,咖啡厅的顾客人数每天至少下降了15人次。但是即便如此,由于咖啡厅是老字号,有不少忠实的顾客,Anna的咖啡厅平均每天还能保持着50人的上座率。


“国家我是批评希腊,做人还是做希腊人开心。”在凤凰卫视7月8日播出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中,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说。


再大的困难,Anna都不曾害怕,因为她知道,无论她遇到什么样的经济困难,她的家人都会马上出手救济,帮助她度过危机。当然,如果她的亲友遇到经济困难,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力所能及地提供资金。


极强的家庭观念、帮助他人的家庭传统,令当地人热情爽快、心地善良并且幸福快乐。


2004年从中国来到希腊工作的张兰觉得,希腊人的家庭观念在很多时候甚至比中国人还要强,她的老公是希腊人,在她眼中,希腊人挺传统的,对家庭和家人会相当重视。


希腊技术商业联盟主席George Kavvathas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也谈到,希腊人能战胜危机的法宝,有一点是因为希腊人有家庭的观念,危机来临之时,家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组织里有50%的会员是一人工作供养全家,家人不互相放弃,要一起渡过难关。”


希腊人愿意把快乐传递给家人和身边的朋友。“我们喜欢珍惜当下,过好每一个今天。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Anna多年的好朋友、从事酒店服务业的艾尔莎觉得,这是为什么希腊人看起来总是这么快乐的原因。



心情与态度、信念与希望



在《向往希腊》的文章结尾中,杨澜描述了她真正向往的希腊,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心情”,一个是“态度”。她是这样说的:


“坐在橄榄树下,眺望海的尽头,琢磨着潮涨潮落,哲学家便有了;欣赏着海风中衣裾飘飘的妻子,望着健壮活泼的儿女,而把神仙雕成他们的模样,雕塑家便有了;守着沃土,生活不算太艰难,于是几位老哥,一边饮酒、一边添油加醋地大谈英雄的故事,还不过瘾,就找来俊美的少年,让他们当众演示,从而有了剧场和戏剧,也颇为自然;至于有了剩余的精力,想把肌肉在和煦的地中海阳光中展示一下,与远近各岛的同龄人比试掷远和较力,或是为了纪念一个战士,而去跑他曾跑过的距离(马拉松),也就不是什么巧合了。


在我看来,希腊文明的美来自和谐。而和谐的文明就在这和谐的自然中产生。真正的文化传统,绝不仅仅存在于考古上的意义,它更是一种已完全溶入百姓生活的心情和态度。”


0.5欧一瓶矿泉水,0.75欧一盒牛奶,1.5欧六个桃子,2.5欧一罐橄榄油……作为希腊的首都,雅典的物价在欧盟地区几乎是最低的,人们普遍看起来生活富足。


只是偶尔也会看到提起金融危机黯然失色的出租车司机;坐在超市外面的流浪汉呆滞的面孔;在银行门口苦苦守候的年迈老人。


但如果还有信念与希望,这些还有所谓吗?《小康》采访George Kavvathas的时候,他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和象征着希腊国旗颜色的天空似乎带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他不断地强调信念,“希腊最重要的是信念”,“我们之所以有60万个企业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还是没有关门,是因为信念、希望和民族自豪感,鼓励我们一直坚持,直到下一次发展时期的到来”。


说起信念与希望,在场帮《小康》记者翻译的井玲,已控制不住泪水。


在这个有些时运不济的国度里,每个人都经历过不一般的心情、变换过不一样的态度,每个人都在努力坚定信念、寻找希望。

夕阳下的巴特农神殿庄严雄伟,奥林匹克的圣火在世界盛传千年。


希腊经典的蓝白九条国旗寓意着“不自由毋宁死”的著名格言。通过国旗,仿佛就可以看到环绕希腊海滨的波浪。

波浪后面,会是一个又一个神话与现实里,希腊战胜困难的奇迹。(《小康》实习记者段沙对本文亦有贡献)



希腊中国研究所所长海尔(Pelagia Karpathiotaki):

重视“灵魂价值观”,中国和希腊像极了




中国之“蚕”,经过35年极度压缩的开发时间,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现在是抽出隐藏在里面“丝绸”的时候了




记者:鄂璠



《小康》: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


海尔:1976年,我出生在希腊的克里特岛。我的专业是经济学。我已经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专业是对外国际贸易,我现在是一名政府资助奖学金的在读博士生。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我拥有15年的工作经验。我是希腊政府投资项目认证的审计和评估员,还一直在国际组织和企业担任顾问。


《小康》:还记得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吗?讲讲你最初了解到的中国吧。


海尔:我第一次了解中国还是在青少年时期,机缘是我读到了尼可斯•卡赞扎基斯的作品。卡赞扎基斯是希腊最伟大的作家、历史学家、诗人之一,在他的作品《旅行在中国》(1935)中,他对中国新闻业的使命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观点,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起了我对中国的兴趣。


卡赞扎基斯观察到一位中国朋友,他抚摸着琥珀,用指尖抓着琥珀,并解释说,这样做是因为他想要保持手指的“灵敏度”。保持“灵敏度”对生命和思想都是非常有用的。古希腊人也有同样的思考,他们相信灵魂是有意识的。卡赞扎基斯便意识到,中国是一片新的草场,在这里你可以“放牧”五种感官。


卡赞扎基斯展示给我的第一点是,你必须动用你所有的感官才可以深度了解希腊和中国几千年来非常伟大的文明与历史。自2010年以来,我一直在中国生活,这使我有了同样的感受。了解中国及其人民应该直接和他们接触,而且要用敏感的心去接近他们。


第二点也非常重要,卡赞扎基斯指出:虽然龙是中国力量的象征,然而他认为也许蚕才代表了中国真实的一面。在这一点上,特别是现在,我有了更多的感悟。事实证明,中国之“蚕”,经过35年极度压缩的开发时间,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现在是抽出隐藏在里面“丝绸”的时候了。中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目标就基于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这就是它的“丝绸”。


《小康》:你中文说得非常棒,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汉语并向往到中国来生活的?


海尔:谢谢!2002年,在受到卡赞扎基斯作品的激励之后,我决定在希腊开始学习汉语。而后来,我意识到,如果我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及中国人民,就应该到中国来,跟他们一起生活。


因此,2010年,我决定在中国对外经贸大学攻读国际贸易硕士学位,我的导师是优秀的梁蓓教授。之后,我还获得了中国政府给予的奖学金,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我的博士导师林桂军教授是一名资质很深的教授,同时也是该校的副校长,我为此感到很荣幸。


《小康你认为中国和希腊有哪些相似之处?


海尔:作为一名在中国居住了几年的希腊人,我发现希腊和中国人民在不同的知识领域和艺术活动方面都有非常相似之处,而且,两国都把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支,这是其他的古代文明不曾有的。


中希两国在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重视家庭、富有传统、友善和热情好客。以上的这些价值观都是“灵魂价值观”,这两个国家的人民给予它们极大的重视。


在经济生活方面,特别是中国与希腊之间的贸易方面也展现了相似的特长,即以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主要特征。


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希腊期间,引用了卡赞扎基斯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刮掉一个中国人的表皮,你会发现他的表皮下是个希腊人,而如果你刮掉一个希腊人的表皮,你会发现一个中国人。”


《小康》:听说你的论文研究题目是关于“一带一路”,刚才你也提到了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给我们讲讲你的研究吧。


海尔:“一带一路”对中希两国而言都是非常好的时机,可以去创造许多在社会、文化和经贸层面上的合作机会和可能,使两个国家的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工作去创造双赢局面。


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组织了一些合作活动,并准备在近期,在中国朋友们、希腊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帮助和共同行动下,去促进我们两国互惠互利的共同目标。


《一带一路》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领域,最初发表于2013年,时间跨度截止到2049年。在我的立意里,这不仅仅是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方案,也不仅仅是个简单地囊括超过60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地图,而是中国在全球政治事务中的实质性参与。


微信扫一扫